網頁

克里米亞的啟示

克里米亞的公投壓倒性地贊成加入俄羅斯,克里米亞首府辛費羅波街頭出現慶祝此項結果的群眾。

其實不管東、西方陣營,早就都預料到這項結果。不過,回想當年赫魯雪夫把克里米亞半島割讓給烏克蘭,著眼的就是收買烏克蘭,把烏克蘭當作老大哥與西方對峙的馬前卒。當年華沙公約的會員國,在積極守勢的戰略思維中,其實都是蘇聯的防禦縱深。蘇聯解體之後,在俄羅斯自顧不暇之下,華沙公約國一個個倒向歐美西方陣營。原本設計的防禦縱深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擺在家門口的美國飛彈防禦系統。這把俄羅斯的不安全感推向最高點,也把斯拉夫民族的同仇敵慨逼了出來。自從普京上台以來,俄羅斯已經從蘇聯解體時的悽慘景況中恢復了元氣。除了靠著輸出天然資源換取外匯外,俄羅斯的軍事與經濟力量都逐漸回復。加上與中國的關係日益鞏固,俄羅斯必然將目光焦點鎖定在恢復昔日與西方對峙時所依憑的戰略縱深。從喬治亞到克里米亞,基本上都是這種思維的產物。

東歐諸國,以至於烏克蘭,想投入歐盟東擴運動的動機是非常理性的。歐盟一開始提供的願景是非常美好的。諸如零關稅的自由貿易,單一貨幣,不管制的邊境等,對於被束縛了半世紀的人們來說,無處不是翻身的機會。經濟利益是驅使這些國家陸續加入歐盟的原因。雖然,歐盟在開始東擴的數年之後,歐盟區各國家發展的不均,已經造成許多的問題。不但如德、法等先進國家因為經濟發展落後國家的拖累而傷透腦筋,經濟發展的期望落空與淪為邊陲地區的不滿也讓東歐與南歐國家的人民開始思考續留歐盟的議題。但是,相較於被俄羅斯掐住脖子,東歐各國會認為待在歐盟區至少還有拼搏的機會。

因此,俄羅斯想要加強控制波羅的海與黑海的企圖是顯而易見與迫切的。透過控制這兩個進出大西洋與地中海的航道,俄羅斯至少可以反制歐盟在陸地上的節節進逼。這也就是為何俄羅斯在亞弩柯維奇被趕下台後,以迅雷手段控制克里米亞的原因。

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併已是無可挽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宣示的各種制裁,相信應該是雷聲大,雨點小。相較於1990年對於入侵鄰國的伊拉克所採取的斷然手段,顯然列強總是柿子挑軟的吃。不過,今日克里米亞的情勢發展,不禁讓人想到二戰前夕德國陸續吞併包括奧地利、蘇台德區,與其他鄰國土地之事。當時英法等國的姑息導致了波蘭被瓜分,並引發了在歐洲的世界大戰戰火。

今日烏克蘭會否走向當年波蘭的命運,雖然可能性不大。但姑息俄羅斯可能會為其他強權起示範作用。不妨假想中國突然派軍攻佔金門、馬祖或東沙、南沙的島嶼,並迅速將廈門、福州或海南島的居民大量移至該地,然後舉行所謂「公投」,名正言順地「接收」這些島嶼。或是日本突然派遣自衛隊護送「居民」登上釣魚台或彭佳嶼,並以住民自決的方式要求國際社會承認日本對於該地的主權。這在邏輯上與克里米亞的情勢發展如出一轍,且苦主肯定是實力較弱的那一方。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沒有武力與實力作為後盾的和平倡議不過是天真的想像。所謂正義,其實是種相對的概念,和國際法一同用來標誌勝利一方使用暴力的合法性。

沒有留言: